临港文理学院升级社区治理赋能中心 多学科联动破解民生难题
临港文理学院的社区治理赋能中心会议室里,社会学、建筑学、计算机专业的师生正与临港新城某社区书记研讨老旧小区改造方案,学生们用三维模型展示
“适老化坡道改造”“智能停车规划” 的设计思路;隔壁的服务大厅,法律系学生正为居民提供遗嘱订立法律咨询,一旁的显示屏滚动播放着 “智慧社区建设”
科普视频。该中心近日完成升级,整合 6 个院系资源,成为破解社区治理难题的 “高校智库”。
“临港新城有 12 个老旧小区,存在停车难、养老设施不足等 20 余项治理痛点,单一部门难以解决。” 中心负责人、社会学系教授陈悦介绍,升级后中心构建 “需求对接 - 方案设计 - 落地实施 - 效果评估” 全链条服务,设立 “空间改造”“智慧治理”“民生服务” 三个专项工作组,每个组由 1 名教授牵头、10 名学生参与,精准对接社区需求。
多学科协作产出实效。针对某老旧小区 “停车难” 问题,建筑学专业学生现场测绘后设计 “立体停车库迷你方案”,工程造价较商业方案降低 40%;计算机专业团队为社区开发 “智慧门禁 + 独居老人监测” 系统,通过红外感应实时监测老人活动,已成功预警 2 起老人意外情况;社会学专业师生组织 “社区议事会”,协调解决了 15 起邻里纠纷。“高校师生的方案接地气、成本低,还懂我们的实际需求。” 社区书记王敏说,已有 8 个社区与中心建立长期合作。
民生服务延伸至细微处。中心开设 “法律助老”“数字适老”“健康管理” 等常态化服务,每月开展 2 场社区活动,已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 300 人次、健康义诊 500 人次;组建 “社区治理志愿者队”,150 名学生定期入户走访,收集民生需求 80 余项。陈悦透露,2025 年将在临港新城 6 个社区设立 “治理服务站”,开发 “社区需求对接小程序”,实现 “居民点单、高校接单、企业买单” 的服务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