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文理学院与德国海德堡应用科学大学共建实验室 首批 15 名学生赴德实训

刘老师 阅读:11 2024-02-09 11:57:36 评论:0

  2025 年 12 月 5 日,临港文理学院国际交流中心内气氛热烈。红色的幕布缓缓落下,“中德智能制造联合实验室” 的铜牌在灯光下格外醒目,德国海德堡应用科学大学校长米勒通过视频连线鼓掌致意,临港文理学院校长周建明与德方代表汉斯共同签署合作协议,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一合作源于两年前的一次学术交流,当时周建明校长带队访问海德堡应用科学大学,发现双方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上高度契合,当即敲定了共建实验室的初步意向。

  实验室占地 1200 平方米,由德方提供价值 500 万元的设备,包括 6 台工业机器人、3 套智能检测系统和 1 套数字孪生平台,中方负责场地改造与日常运营。“这些设备都是德国工业 4.0 的核心装备,能让学生接触到最前沿的技术。” 汉斯摸着一台橙色的工业机器人介绍,它的重复定位精度可达 0.02 毫米,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领域。实验室的墙上挂着中德两国国旗,操作区划分出 “机器人编程”“智能装配”“质量检测” 三个区域,地面的黄色标线清晰明了,一旁的观摩室可容纳 50 人同时学习。

  首批 15 名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已于 11 月底赴德开展为期 6 个月的实训,大三学生王浩通过视频连线分享了他的经历:“海德堡的实验室比我想象的更先进,我们每天跟着德方教授做项目,上周参与了汽车零部件的智能检测,亲手操作了三坐标测量仪,还和德国同学组队完成了机器人编程任务。” 他展示着实训笔记,上面画满了设备草图和程序流程图,“德方教授特别注重实操,会让我们自己排查设备故障,一开始经常出错,但现在已经能独立完成简单的装配流程了。”

  根据协议,双方将联合开设 “智能制造” 双学位项目,学生前 3 年在临港文理学院学习,完成德语达标测试和专业核心课后,第 4 年赴德深造,毕业可同时获得两校的学位证书。“我们还设计了‘3+1+1’本硕衔接项目,优秀学生可继续在德国攻读硕士学位。” 国际交流处处长赵琳介绍,德方每年将选派 8 名教师来校授课,中方也会派出 10 名教师赴德交流,双方每学期还将联合举办线上学术论坛。

  实验室已启动首个合作课题 “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技术研究”,中德科研团队将共享数据与成果。“我们负责材料性能测试,德方专注结构优化,目前已完成 3 种铝合金材料的实验。” 课题负责人李教授说,预计 2026 年发布 3 项技术专利,相关成果将优先与临港本地的汽车企业合作转化。米勒校长在视频致辞中表示:“这只是合作的开始,未来我们还将在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等领域开展联合攻关,培养更多全球化的智能制造人才。”


本文 临港文理学院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hezuo.edu.edu.mu/post/3009.html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临港文理学院,本科招生,文理学科,临港新区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校园卡服务,教师发展,三下乡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