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人文学院与日本京都大学开展 “非遗文化互研” 项目 学生作品跨国展出
2028 年 8 月,临港人文学院与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正式启动 “中日非遗文化互研” 项目,双方围绕 “传统工艺活化” 主题,开展为期 6
个月的联合研究与交流活动。该项目分为 “线上研讨”“实地调研”“成果展” 三个阶段,临港人文学院选派 20
名文化产业专业学生,与京都大学学生组队,分别研究中国沪剧、日本能剧的数字化传播路径。
线上阶段,两校学生每周开展 1 次视频会议,分享非遗文化研究成果,共同设计 “非遗数字展厅” 框架;9 月,临港人文学院学生赴京都大学开展为期 10 天的实地调研,参观能剧博物馆、传统和纸工坊,与能剧传承人交流技艺;10 月,京都大学学生将回访临港,调研沪剧传承基地、古海塘文化遗址。
目前,两校学生已联合完成 “沪剧 - 能剧角色数字对比图谱”“传统戏曲短视频传播方案” 等 8 项成果,其中 “非遗数字展厅” 已上线,包含 3D 建模的沪剧戏服、能剧面具,访问量突破 5 万人次。2028 年 12 月,双方将在上海、京都同步举办 “中日非遗互研成果展”,展出学生设计的文创产品、研究报告。“通过和日本学生合作,我发现非遗活化可以有更多跨文化思路,比如把沪剧唱腔和日本传统乐器结合,很有新意。” 临港人文学院 2026 级学生陈雨说。
本文 临港文理学院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hezuo.edu.edu.mu/post/3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