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文理学院与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共建 “海洋低碳技术联合实验室” 联动上海交大推动国际协作​

刘老师 阅读:7 2025-09-24 15:29:27 评论:0

  2026 年 1 月,临港文理学院与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UTS)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共建 “中澳海洋低碳技术联合实验室”,这是华东地区首个聚焦海洋低碳领域的国际联合实验室,同时联动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形成 “中外高校 + 本土顶尖院校” 的三方协作模式,助力全球海洋碳减排目标实现。

  实验室总投入 1200 万元,选址临港文理学院科研楼 5 层,划分 “海洋碳汇研究区”“船舶减排技术研发区”“低碳材料测试区” 三大功能区,配备国际先进设备:悉尼科技大学提供 “海洋碳通量监测系统”(可精准测量海水碳含量,误差率低于 2%),上海交大捐赠 “船舶尾气处理模拟平台”(可模拟不同船舶发动机尾气处理流程),临港文理学院自主研发 “海洋低碳材料性能测试装置”(可测试新型环保涂料的防腐蚀与减阻性能)。

  实验室研究方向聚焦三大领域:一是 “近海碳汇精准测算”,由悉尼科技大学海洋科学系教授 Mark Johnson(国际海洋碳汇领域专家)与临港文理学院环境科学系李敏教授联合牵头,采集长三角近海海域碳汇数据,建立区域碳汇测算模型;二是 “船舶尾气低碳处理技术”,上海交大船舶工程系教授吴建明与临港文理学院机械系陈浩教授共同研发 “新型船舶 SCR 脱硝系统”,目标将船舶氮氧化物排放量降低 40%;三是 “海洋低碳材料研发”,三方联合开发可降解海洋防污涂料,替代传统有毒涂料,减少海洋环境污染。

  实验室实行 “双主任 + 跨国团队” 管理模式:悉尼科技大学 Mark Johnson 教授与临港文理学院李敏教授共同担任主任;研究团队由 15 名中外专家组成(含悉尼科技大学 5 人、上海交大 4 人、临港文理学院 6 人),每年开展 2 次跨国学术研讨会,学生可参与跨国科研项目(如 2026 年计划选派 10 名临港文理学院研究生赴悉尼科技大学开展为期 6 个月的联合研究)。实验室首批启动的 “长三角近海碳汇测算” 项目,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资助(资助金额 200 万元),预计 2027 年形成长三角近海碳汇数据库,为我国海洋碳交易市场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本文 临港文理学院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hezuo.edu.edu.mu/post/3194.html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临港文理学院,本科招生,文理学科,临港新区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校园卡服务,教师发展,三下乡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