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文理学院联合创新创业学院、科技园打造 “双创孵化空间” 培育学生创业项目
1 月 28 日,临港文理学院联合创新创业学院、临港大学科技园,正式启用 “文理双创孵化空间”,这一新闻动态为学生创业项目提供
“场地支持、资金扶持、导师指导、资源对接” 全周期服务,孵化空间面积 1200 平方米,划分 “创意工作室”“项目孵化区”“企业对接区” 3
个功能区,目前已入驻学生创业项目 20 个,带动 150 余名学生创业就业。
教学教育层面,孵化空间与创新创业学院课程深度衔接:学院开设《创业基础》《商业计划书撰写》《创业财务管理》等课程,学生可带着创业想法进入孵化空间开展实践,课程成绩与项目进展挂钩。2022 级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王浩团队的 “校园文创 IP 开发项目”,在课程学习中完善商业计划,进入孵化空间后,通过导师指导优化产品设计,目前已开发 “校园吉祥物玩偶”“定制化毕业纪念册” 等产品,在校内销量突破 500 件,“以前觉得创业很遥远,通过课程学习和孵化空间实践,才知道从想法到产品落地需要一步步打磨,比如定价要考虑成本和学生消费能力,推广要结合校园社群特点。” 此外,孵化空间还定期举办 “双创训练营”,邀请创业导师、成功企业家开展讲座,内容涵盖市场调研、融资技巧、团队管理等,已举办训练营 12 期,培训学生 600 余人次。
科研服务方面,孵化空间依托高校科研资源,为创业项目提供技术支持:文学院 “地方文献数字化项目”,在历史系教师指导下,将临港地区近代文献转化为数字资源,开发 “临港历史文化数据库”,已为地方政府、文旅企业提供数据服务,获得服务收入 30 万元;计算机学院 “智能校园导航项目”,在导师帮助下优化导航算法,实现校园室内外精准定位,已在校园上线使用,用户量达 5000 人。孵化空间还设立 “双创科研基金”,每年资助 10 个具有创新性的创业项目,每个项目最高资助 5 万元,2024 年已有 5 个项目获得资助。
合作交流上,孵化空间与科技园、20 家企业(如本地创投公司、文创企业、科技公司)建立 “资源对接机制”:科技园为项目提供工商注册、税务咨询等一站式服务;企业则为项目提供技术合作、市场渠道,如某文创企业与 “校园文创 IP 项目” 合作,帮助其拓展校外销售渠道;某创投公司为 “智能校园导航项目” 提供种子轮投资 50 万元。此外,孵化空间还与国内 10 所高校的双创孵化平台开展交流,共享孵化经验,联合举办 “跨校双创大赛”。
公共服务环节,孵化空间的创业项目积极服务校园及社区:“校园打印服务项目” 为师生提供低价打印、文件装订服务,还为贫困生提供免费打印额度;“社区老年智能设备服务项目”,组织学生为社区老人提供手机、电脑维修及使用指导,已服务老人 200 余人次;“绿色校园回收项目” 则回收校园废旧纸张、塑料瓶,转化为文创产品或环保材料,促进校园垃圾分类。
就业指导模块,孵化空间为创业项目团队成员及有就业需求的学生提供 “创业 + 就业” 双路径支持:项目发展良好的团队可吸纳更多学生加入,如 “智能校园导航项目” 已招聘 15 名学生担任运营、技术开发;对于不打算创业的学生,孵化空间联合合作企业开展 “创业企业招聘会”,邀请入驻项目及合作企业到场招聘,2024 届毕业生中,已有 80 人通过招聘会入职创业企业或合作企业,平均起薪 6200 元。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李明表示:“双创孵化空间不仅培育了优秀的学生创业项目,还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就业选择,助力他们实现创业梦想或找到心仪工作。”
本文 临港文理学院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hezuo.edu.edu.mu/post/3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