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共振育英才:特斯拉实验室里的 “未来工程师” 养成记
文院教授孙大海
阅读:13
2020-12-19 11:40:02
评论:0
响应国家 “双碳” 战略号召,临港文理学院与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共建的新能源技术联合实验室,构建起 “研发 - 实训 - 转化” 一体化的产教融合新范式。这个聚焦电驱系统优化、电池安全测试及智能网联技术的创新平台,正成为培养新能源领域复合型人才的 “摇篮”。
实验室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前沿资源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这里不仅配备特斯拉最新一代电驱测试台架与高精度电池充放电设备,更引入能还原极端工况的虚拟仿真系统,让学生得以开展电芯热失控模拟、BMS 算法调试等实战项目。“以前在课堂上只能看图纸,现在能亲手调试特斯拉的电池管理系统,这种体验太宝贵了。” 参与实训的 2023 级学生王梓轩的话道出了学子心声。
双导师制是人才培养的点睛之笔。特斯拉工程师与高校教师联合授课,将 “电池包轻量化设计”“电机效率优化” 等企业真实课题搬进课堂,实现教学与生产的无缝衔接。近两年,这种 “课题进课堂” 模式已孵化 12 项专利技术,其中联合开发的 “多物理场仿真平台” 将电池热管理方案研发周期缩短 40%,直接应用于 Model Y 车型迭代。
人才输送的 “直通车” 效应同样显著。实验室每年定向培养 30 名 “未来工程师”,毕业生可优先进入特斯拉供应链体系。同时,实验室还为临港本地企业提供技术培训 200 余人次,在服务区域产业升级中彰显高校担当。按照规划,2026 年智能网联测试区的扩建将进一步拓展合作边界,助力临港打造国家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
本文 临港文理学院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hezuo.edu.edu.mu/post/3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