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文理学院举办国际文化交流周 构建 “教育合作 - 文化互鉴 - 就业对接” 国际平台

刘老师 阅读:6 2025-09-25 15:37:51 评论:0

  近日(6 月 18 日 - 24 日),临港文理学院联合外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与美国加州州立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理工学院 3 所高校,共同举办 “2024 国际文化交流周” 活动。这场为期 7 天的交流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 28 场文化讲座、12 次语言沙龙、6 场艺术展演,吸引中外师生 1500 余人参与(线下 800 人、线上 700 人),成为推动国际化教育、促进跨文化合作的重要载体。

  交流周期间,校园内处处洋溢着国际化氛围。在 “国际文化展台” 区域(设在校园喷泉广场),美国学生现场展示感恩节火鸡制作流程 —— 从调配馅料到烤箱烤制,还邀请中国学生品尝;英国学生带来下午茶礼仪体验,教大家如何正确握持茶杯、摆放茶点,现场准备了伯爵茶、司康饼等传统英式茶点;澳大利亚学生则展示原住民艺术,用点画技法创作动物图案。临港文理学院学生则通过 “中国文化体验区” 展示传统文化:书法专业学生教中外学生书写 “友谊”“和平” 等汉字,茶艺社团成员表演乌龙茶冲泡技艺,剪纸艺人现场制作生肖剪纸,其中 “书法体验区” 最受欢迎,中外学生共同完成的 “中外友好” 书法长卷(长 5 米),还被赠予来访高校。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学生艾米说:“我第一次写汉字,虽然写得不好,但觉得特别有趣,中国书法的线条太美了,我还买了一套毛笔准备带回美国练习。”

  教学合作方面,中外高校教师联合开展 “跨文化课程教学研讨”,30 余名教师分组讨论《跨文化交际》《国际商务礼仪》《比较文学》等课程的教案设计,形成 6 套联合教案,计划明年起通过 “双师直播” 模式,为两校学生授课。比如《国际商务礼仪》课程,将由临港文理学院的王教授与美国加州州立大学的玛丽教授共同授课,王教授讲解中国商务礼仪(如握手礼节、宴请规范),玛丽教授讲解美国商务文化,学生通过线上互动提问。玛丽教授表示:“通过研讨,我们发现中美学生在学习习惯上有差异,中国学生更注重理论知识,美国学生更关注实践应用,后续我们会调整教学方法,增加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环节,让课程更适合两国学生。” 此外,中外高校还达成 “教材共建” 协议,计划共同编写《跨文化沟通案例集》,收录中美英澳四国的文化冲突案例及解决方案,预计 2025 年出版。

  科研合作也取得新进展,临港文理学院文学院与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人文学院签署 “文化遗产保护” 联合科研协议,共同开展 “中西方工业遗产数字化保护” 项目。该项目分两期进行:首期(2024 年 9 月 - 2025 年 8 月)将对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如沈阳机床厂)与英国曼彻斯特工业区(如前纺织厂)的遗产资源进行调研,拍摄纪录片、采集 3D 模型数据;二期(2025 年 9 月 - 2026 年 8 月)将建立 “中西方工业遗产数据库”,开发虚拟参观平台,供科研人员与公众使用。项目获中英两国科研基金资助 120 万元,双方将互派 5 名教师、10 名学生参与调研。

  就业指导环节,活动专门设置 “国际就业信息发布会”,邀请 5 家跨国企业(如沃尔玛中国、西门子上海分公司、澳大利亚某教育集团)HR 到场,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介绍海外就业趋势、岗位需求(如跨境电商运营、国际教育顾问、外贸业务专员),提供岗位招聘信息 120 余个。HR 们还开展 “简历翻译工作坊”“国际面试技巧培训”,帮助学生优化英文简历、模拟英文面试场景。外语学院 2022 级学生张萌说:“我一直想毕业后去外企工作,今天听了沃尔玛 HR 的分享,了解到外企特别看重跨文化沟通能力,他们还帮我修改了英文简历,指出简历中‘实习经历描述不够具体’的问题,收获很大。” 此外,中外高校达成 “学生交换计划”,明年起将互派 20 名学生开展为期一学期的交流学习,涵盖文学、经济学、教育学等专业,目前已有 32 名学生报名申请,其中 10 名学生通过首轮筛选。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刘敏表示,未来将继续拓展国际合作院校,计划三年内新增 5 所海外合作高校,为学生提供更多国际化学习与就业机会。


本文 临港文理学院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hezuo.edu.edu.mu/post/3229.html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临港文理学院,本科招生,文理学科,临港新区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校园卡服务,教师发展,三下乡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