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文理学院联合环境工程学院、化工学院开展 “工业废水处理技术攻关” 服务地方产业绿色发展

刘老师 阅读:3 2025-09-25 16:00:18 评论:0

  1 月 18 日,临港文理学院联合环境工程学院、临港化工园区多家企业,启动 “工业废水处理技术攻关” 项目,这一新闻动态聚焦化工园区 “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难、成本高” 问题,组建由 20 名教师、50 名学生组成的研发团队,计划通过 3 年时间研发低成本、高效率的处理技术,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教学教育维度,项目将科研与教学深度融合:环境工程学院开设《工业废水处理专题》选修课,课程内容围绕项目实际课题展开,学生从大三年级开始可加入研发团队,参与实验设计、数据采集、现场调试等环节。2022 级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王浩参与 “高盐废水蒸发结晶技术” 研究,通过优化蒸发器温度、流速参数,使废水处理成本降低 15%,“以前在实验室做的都是模拟实验,现在能到企业现场参与真实废水处理,不仅提升了实验技能,还理解了技术落地要考虑的成本、效率等实际问题。” 此外,项目还与化工学院合作开设 “化工环保实训营”,组织学生到企业废水处理车间实习,了解不同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废水特性,已培训学生 300 余人次。

  科研服务方面,团队针对化工园区废水特点,研发出三项核心技术:一是 “高级氧化 - 生物处理联用技术”,通过臭氧氧化破解废水难降解有机物,再经生物反应器降解,处理后废水 COD 去除率达 95% 以上,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目前已在 2 家化工企业试点应用,日处理废水 1000 吨;二是 “废水资源化回收技术”,从含盐废水中提取氯化钠、硫酸钠等有用物质,实现 “废水变资源”,某农药企业应用该技术后,每年可回收盐分 2000 吨,创造经济效益 80 万元;三是 “智能废水监测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废水 pH、COD、氨氮等指标,数据同步传输至企业和园区监管平台,实现废水处理全程可视化管控,已在园区 10 家企业安装。团队负责人、环境工程学院教授李刚介绍:“我们还在研发‘膜分离 - 高级氧化’一体化设备,计划将处理单元集成到移动集装箱中,满足中小企业分散式废水处理需求。”

  合作交流上,项目与化工园区管委会、12 家化工企业签署 “产学研合作协议”:企业提供废水样本、实验场地及研发资金(累计投入 500 万元),高校负责技术研发与优化;园区管委会则将项目技术纳入 “园区环保技术推广目录”,对采用该技术的企业给予补贴。此外,项目还与国内知名环保企业(如北控环境、苏伊士环保)开展技术交流,共享废水处理案例,目前已达成 2 项技术合作意向。

  公共服务环节,团队定期为园区企业提供 “环保技术咨询” 服务,免费为企业检测废水水质、评估处理工艺,已服务企业 40 余家,帮助某染料企业发现废水处理设施漏洞,避免环保处罚;同时开展 “环保科普进企业” 活动,组织学生志愿者向企业员工讲解废水处理原理、环保法规,提升员工环保意识,已举办讲座 15 场,覆盖员工 2000 余人次。

  就业指导模块,项目为环境工程、化工等专业学生提供 “研发实习 + 就业推荐” 服务:50 名参与项目的学生中,30 人获得企业实习 offer,15 人通过实习考核转为正式员工,平均起薪 6500 元。2024 届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张伟,因在 “智能监测系统” 研发中表现突出,被北控环境录用为技术工程师,“项目经历让我掌握了工业废水处理的核心技术,也积累了与企业对接的经验,这在求职中是很大的加分项。” 化工园区管委会主任赵军表示:“高校的技术攻关为园区企业解决了环保难题,也为园区培养了专业环保人才,推动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本文 临港文理学院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hezuo.edu.edu.mu/post/3253.html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临港文理学院,本科招生,文理学科,临港新区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校园卡服务,教师发展,三下乡实践